一场会面,市值暴涨7倍。
已经退休并隐居多时的马云会见了泰国首富、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。两人在不到一个月内两度会面,引发外界对于二人合作的猜测。
正大系旗下正大企业国际股价被瞬间引爆,继1月30日大涨73%后,1月31日继续暴涨2.51倍, 2月1日盘中一度涨超50%。连续三天大涨逾7倍。
泰籍华人谢易初创办的正大集团,是泰国首屈一指的巨型企业,谢氏家族更是连续11年霸榜泰国首富。
从一家菜籽店起步,正大集团历经四代,已经发展成以农牧食品、批发零售、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,同时涉足金融、地产、制药、机械加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多元化企业集团。2021年全球销售额高达840亿美元。
然而,这艘庞大的巨舰更多驻扎在实业领域,在资本运作方面却并不擅长。在卜蜂国际退市、卜蜂莲花除牌后,只剩正大企业国际这只上市公司独苗。更加令人尴尬的是,其在华生猪养殖业务所涉及的资本运作并不成功,被监管机构警惕紧盯,IPO已基本无望。
外界猜测,谢氏家族亟需更加大手笔的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,以巩固自己的在华利益和商业版图。而马云近期则密集调研了全球各地的农业技术和项目。两家密切互动,或许意味着未来将在农业、资本等多个领域有较大的动作。
谢氏家族的首个A股IPO实际上已经搁浅。
正大集团在华资产整合的重点,仍是自己的基石业务。
早在2020年底,正大将在华饲料和养殖业务从卜蜂国际中分拆出来,将所持有的43家养猪公司重组为正大股份正大股份(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),于2021年5月递交A股主板上市招股书。
中国农牧业潜行40余载的外资巨无霸要上市,一时间业内哗然。有投资者将其比作A股市场另一条金龙鱼。根据《2022年全球养猪企业实力榜》显示,正大2022年母猪存栏115.2万头,高居全球第三,在中国的存栏母猪数约为38万头。
不过,相比金龙鱼背后的郭氏家族,谢氏家族的时运有些不济。彼时正值猪价暴跌之际,当年生猪价格连跌5月,均价跌破20元/公斤,部分地区甚至跌破10元。对比年初高位36.7元/公斤,价格已经腰斩。
暴涨之后,猪周期的寒冬期即将来临。果然,2021年新希望、牧原股份、正邦科技等业内大玩家都出现了巨幅亏损。
正大集团于2020年底逆势筹备上市,谢氏家族的如意算盘是趁此机会大笔募资150亿元,在猪周期新的起点蓄势扩张。当时正大股份生猪出栏量432万头,规模排到了全国第六位。相较来看,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为1811.5万头,温氏股份为954.55万头。
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曾透露,公司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出栏2000万头/年的目标。意味着四年要翻四倍。
除了战略扩张的需求外,正大股份也亟需补血降负债。财务报告显示,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末的68.96%攀升到2021年中的70.11%,其中短期借债高达89.44亿元,占总债务比重接近七成。
而且,2020年正大股份净利润高达75.71亿元,是两年前的108倍。业绩波动如此剧烈,谢家人好不容易赶上一波黄金牛市,便想借此机会登陆资本市场,估个好价钱。
但监管层显然对此非常警觉。在其更新招股书后,证监会下发了一份长达23页共1.8万字的反馈意见,涉及业绩可持续性、信披、资产重组、会计资料等等层面。
而时至当下,仍未查询到正大股份及其保荐机构的回复稿,谢氏家族首个A股IPO的梦想实际上已经搁浅。
其实从意见稿和招股书中,可以明显的发现,正大股份是一个极为仓促的“大拼盘”。为了赶上猪周期的“末班车”,谢氏家族腾挪资产,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以281.4亿元收购关联方正大畜牧投旗下43家公司股权,成立正大股份。收购完成后,正大畜牧投资、卜蜂中国分别持股65%、35%。
但收购的过程却是问题重重,仔细梳理,可以发现,公司一手高价收购大股东旗下亏损企业;另一手却转让、注销违规违法或官司缠身的企业。而且,公司与股东正大集团等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,正大集团既是大客户也是大供应商。
正大集团在实业领域积累了诸多名誉,且被看做中国畜牧业的领路人,但正大股份上市之路掩盖不住其趁机收割的投机和贪婪。上市搁浅后,正大股份2021年净利润仅有5亿元,同比暴跌了93%。
“0001号外商”享尽红利
正大一直在享受中国蓬勃的增长红利。
根在中国,投资中国,这是谢氏家族经久不衰的核心理念。
1979年,改革开放打响了第一枪。谢国民第一时间来到深圳,联手美国康地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,成立当时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饲料厂正大康地公司。正大也因此被看作中国现代化畜牧业的开山鼻祖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正大康地取得了深圳市外商投资0001号营业执照,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。此后,正大集团又相继拿下珠海、汕头的0001号外商营业执照。
1990年,中央一套热播的《正大综艺》红极一时,是许多人的“童年回忆”,正大集团凭此迅速在国内打开知名度。
之后,正大集团在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肉鸡养殖加工一体化企业,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合资企业——大江股份。
然而自1997年开始,大江股份利润大幅滑坡,一直处于亏损边缘。此后在新世纪的开端房地产、零售业方兴未艾。对于养殖业,谢氏家族萌生退意。
正如时任大江股份董秘顾德明所言:“在上海,10年前正大投资大江股份是对的,而现在,不能在上海投资养鸡、生产饲料了。这方面的投资应当转向中国的北方了,在上海主要投资领域是房地产和商贸业。”
正大上海从2001年9月开始,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抛售了大江1.7亿股(B股),套现1亿美金,从第一大股退为第三大股东。此后,随着正大撤资,原本作为中外合资的典范,知名B股之一的大江股份沦为壳资源,后来最终辗转退市。
虽然放弃了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,但正大在中国的投资并未停止。走过40多年,正大已是中国外商投资规模最大、投资领域最多的跨国企业之一,2021年总营业额1800亿元。
谢国民看好中国,重仓中国。但作为家族产业继承人,也跟随中国经济变化调整投资重心。做多中国,让“0001号外商”走过两次金融危机的浩劫。起死回生后,又获得更大的成功。
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索罗斯做空泰铢,正大集团遭遇史无前例的危机。而就在最危急的关头,谢国民也没有出售在华资产,反而加大了投资。
当年,他选择卖掉泰国诸多资产,在上海开设第一家易初莲花超市。彼时,正大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——上海正大广场资金链告急,但谢国民没有放弃正大广场,而是费尽心思为其续命。
“在那种情况下,我们不能停,停就是灭亡,我们还要大发展,要保住有竞争力的行业,保住我们的机会和空间。”谢国民后来回忆说。1998年,中国业务为正大贡献了救命的160亿元收入和5.3亿元利润。
40多年来,从早期的畜牧养殖到中期的卜蜂莲花超市、正大广场、正大中心、大阳摩托、生物制药,再到2010年后参与金融投资,入股科兴,谢氏家族开始更多通过资本整合和股权投资实现家族财富的增长。
2012年,正大豪掷727.36亿港元从汇丰手中接过中国平安15.57%的股份,成为中国平安单一最大股东。2015年,正大与好伙伴日本伊藤忠组成的合资公司正大光明,斥803亿元入股中信,持有20.61%股份。
2020年12月,中国生物制药以5.15亿美元入股科兴中维,获得了后者约15%的股权。据2021年报显示,中国生物制药联营公司贡献了136.31亿的盈利,这笔收益极有可能来自科兴中维贡献。这也直接助推中国生物制药的年度利润提升至146亿元的历史最高位。
从第一批入华外商,到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,正大一直在享受中国蓬勃的增长红利。
“世界的厨房”隐形巨舰
“做世界的厨房”
相比人们熟知的正大鸡蛋、正大饲料等,正大集团拥有极为庞大的业务版图,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巨舰。
虽然财富杂志《世界500强》榜单并未纳入正大集团,但其840亿美金的收入,足可以排到世界第128名。
正大集团立志“做世界的厨房”,实现“从农场到餐桌”全产业链经营。
最为典型的就正大在泰国本土运营的7-11, 其背后也蕴藏着谢氏家族独特的经营心得。全球来看,本土化运作最成功、利润最大、成功经验最不可复制的,要属泰国711。
在泰国,7-11被称为“第二个家”,本国人平均每天要进出7-11两次。而拥有独家运营权的正大集团,更是将7-11作为商业版图扩张的触角和根基。
目前泰国共拥有1.3万间7-11门店,靠着7-11这张巨大的网,从食品、药品到物流配送,从零售、电信到金融支付,正大可以全面感知商业冷暖。
比如,一旦某种商品在7-11爆卖,正大就直接收购其供应商或自建品牌。7-11的维修处后来成了泰国最大的零售设备公司Retail Link;7-11的配送中心,后来演变为泰国最大的物流配送公司;泰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RUE电讯,源于7-11代收话费。
目前,泰国7-11在新开门店前还会增设MG超级充电桩。原因是,正大集团和上汽集团联合在泰国生产名爵品牌汽车。
在国际市场, 正大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。正大被称为“改变日本餐桌的企业”。早在1973年起,正大开始向日本出口鸡肉。80年代,泰国养殖虾也被出口到日本。正大为日本居民提供高性价比的鸡肉和虾,让各种炸鸡炸虾成了日本餐桌上的常客。
在和阿里体系的合作方面,其实早在2016年11月,蚂蚁金服就与正大旗下Ascend Money实现战略合作,双方曾试图联手打造泰国版“支付宝”。
谢国民早年就与马云相识,但当时他认为马云的商业理想简直是白日做梦。他曾透露,早些年因为不理解电商盈利模式,因而错过了投资阿里的机会。
可以发现,正大集团的经营策略和互联网有不少相通之处。例如7-11其实就是正大的渠道和流量池,同时也是商业大数据中心。这张网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不谋而合。
随着阿里的崛起,谢国民改变了想法。他甚至视马云为自己的老师,“阿里巴巴仅用了18年,就超过了我们正大集团。”谢国民举例说,“我们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合作卖饲料,他教会村民们上网购买,这就是创新。”
写在最后
马云曾经不止一次地表态,阿里要做102年的企业。因为“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,102年刚好跨过19世纪,20世纪和21世纪。”
而正大集团成立于1921年,今年正好102岁。
或许是在正大集团身上洞察了百年企业的经营之道,或许是对这份长期经营、跨周期繁荣的期待,或许是在农业项目方面双方有很多可以交流和共同谋划的地方,马云和谢国民近期频繁互动,也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。
两位首富或许已经有了还不能示人的商业远景,但正大股份不久之前的折戟,仍然意味着,即便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成功的本土企业家,和最成功的外资企业家联手,想要改变农业这个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(商界杂志)